- 形态特征 花期 医药用途 大花杓兰分布 大花杓兰栽培 大花杓兰图片目录大花杓兰简介
大花杓兰(学名: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.)杓兰属,地生兰花类。产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和台湾;分布于日本、朝鲜、韩国和俄罗斯,生于海拔400-2400米的林下、林缘或草坡上腐殖质丰富和排水良好之地。该种有栽培和繁殖,国家一级保护兰花植物,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药材价值。
形态特征
形:大花杓兰植株高25-50厘米,具粗短的根状茎。
茎:茎直立,稍被短柔毛或变无毛,基部具数枚鞘。
叶:具3-4枚叶,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10-15厘米,宽6-8厘米,先端渐尖或近急尖,两面脉上略被短柔毛或变无毛,边缘有细缘毛。
花:花序顶生,具1花;花大,紫色、红色、白色或粉红色,有暗色脉纹;中萼片椭圆形,长4-5厘米,宽2.5-3厘米;合萼片卵形,长3-4厘米,1.5-2厘米;花瓣披针形,长4.5-6厘米,宽1.5-2.5厘米;唇瓣深囊状,近球形,长4.5-5.5厘米。
果:狭椭圆形,长约4厘米,无毛。
花期
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医药用途
根及根状茎(蜈蚣七):苦、辛,温。有微毒。用于全身浮肿,小便不利,带下病,风湿腰腿痛,跌打损伤,痢疾。
花(蜈蚣七花):用于外伤出血。
全草主治全身浮肿,小便不利,白带,淋病,风湿腰腿痛,跌打损伤(出自:《蒙植药志》)。
大花杓兰分布
分布:产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和台湾;分布于日本、朝鲜、韩国和俄罗斯。
海拔:400-2400米。
生境:树林、林缘或草坡上腐殖质丰富和排水良好之地。
大花杓兰栽培
大花杓兰生长适温12℃-18℃,白天最好不要超过25℃,在生长期,夜温低于10℃对其影响不大。
基质可采用山泥或腐叶土,花盆不宜选择过深的筒盆以防下部积水过多影响其生长。
每年春季为其生长期、待叶片钻出土面后,可浇少量的水,不宜大水,以防低温加之基质过湿导致根系腐烂,浇水时最好不要浇到叶片上,特别是不能留水珠过夜,以防病害发生。
10天施1次通用型肥料或开花肥,可交替施用,花后以氮肥为主,促其地下茎生长。
繁殖采用分株法,可于早春进行。